邦达(4120米)-业拉山(4658米)-72拐-怒江(2740米)-八宿(3280米),行程95km,总旅程1306km。
邦达一晚洗得很彻底,能洗的都洗了,挂在后院晾衣铁丝上,强劲的夏风一会儿就把衣物全吹干了。清晨看着驼包里干净整洁的衣物,心情好了很多。对面点心店排队吃早餐,包子稀饭油条,一结帐居然有六十多元,两个字:坑人。
出邦达镇,开始攀爬4658米的业拉山,因邦达已处4000多米的海拔,今天上升高度大概500米,15公里上坡路。天阴沉得可怕,黑云低垂,偶尔,还有一星半点的雨丝飘落,可一缕温暖的阳光总能找到云层缝隙倾泻到高原的群山草甸。

邦达镇外,一缕和煦的阳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阳光从云层缝隙泻下,撒在对面山坡的一方绿草上

回望邦达,蜿延曲折的玉曲河绸带似的飘向远方

再来一张一米阳光
上了一个坡,雨丝开始密集起来,选择穿或不穿雨衣是件很痛苦的事,穿,上坡过程内衣全身汗湿;不穿,全身雨湿,一停车就冷得咬牙切齿。最后决定还是不穿,慢慢骑,尽量不停车休息。
这几天,国飞的状态越来越好,经常一骑绝尘而去,下午订旅馆的事基本上由他包办了。牛一样壮实的老问也不甘落后,特别看不懂的是风云,平时的骑行感觉一直比我弱的,这次川藏线十几天来,状态奇佳,手脚受伤的情况下居然还能骑到我前面。原本爬坡就弱的我还经常停停拍拍,每天落在最后,甚至经常看不到他们前行的身影。
细雨中痛苦地骑过十五公里上坡路,终于到达业拉山垭口,那片海怕我骑不动,居然走下了五六百米来接我。垭口上方的山峰,面目狰狞的乱石在云雾弥漫中时隐时现,仿佛张开大口想吞噬前行的骑友。

国道对面山峰上雕塑样面目狰狞的乱石
乱石丛中的一眼石洞,据说是远古时期藏王格萨尔为镇压妖魔,拔箭射出此“石洞”,以起到威慑作用;也有人说石洞是上天之眼,为世人照明前程,驱散厄运,如此狰狞嶙峋,我的感觉只是“魔鬼石”。

业拉山口

业拉山垭口的经幡
业拉山云雾缭绕,怕下坡看不清72拐,在业拉山上停留良久,终于浓雾有渐渐散去的感觉,近处的的山峦逐渐露出了黑黝黝的山顶,穿上防寒衣裤,检查了车况开始下坡。
过业拉山就是川藏线上名闻暇尔的怒江72拐,官方称呼业拉山99弯,无论是72拐还是99弯,都不足以表达下坡过程的弯多路险,据说,下山真正的大弯绝对超过100个。
业拉山过72拐下坡直达怒江边,海拔落差2000多米,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造就了业拉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异景象。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依次呈现高原寒温带、高原温带和峡谷暖温带三种不同的垂直气候。下坡路上,我们真切地体会了这种“十里不同天”、越变越暖和的体验。
下坡转过一个大弯,放眼看去,一条长长的山道过去,“之”字型的下坡路已经开始显露,只是下方被一座苍翠的青山挡了,为了看个真切,跟那片海决定徒步前往。

远处“之”字型的下坡路开始显露

走过一个高坡,“之”字型盘山公路显现更多,可前方还有一座小山挡着,距离应该有一两公里,穿行太费时间,而且,高原徒步,一会儿就有点气喘吁吁,衡量再三,决定放弃前行。

挡在盘山公路前的小山坡
单车骑上了悬崖

驶入云端的单车

蓝天白云下,风云很MAN

山顶上狼烟四起
继续前行,过一段长长的下坡路后,到达72拐观景台,壮观的“之”字型盘旋而下的72拐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72拐并不是景区,没有风景点的华丽、柔美和清秀,但壮观、雄浑的视觉效果绝对超过你看到过的绝大部分风景。

壮观的72拐

从72拐上方俯视,下方绿黄相间处就是同尼村

云天相接处,山峰从白云中探出头俯视着下方的72拐

云天相接的壮观场景
海拔直落2000多米的72拐下坡其实并不爽,过一段就是一个180度急弯,速度不敢加快,刹车捏得手痛。听说,曾经有骑友下坡追求刺激,放刹飙到了70码,冲下公路,一口气冲到了天堂;当地人的说辞是:下72拐太快,一不小心冲进怒江,第二天就被带到云南了……确切的数字是路旁的警示牌显示的,到2012年5月止,从72拐冲下悬崖的骑友已有八人,目的地都是天堂,甚至有单车冲下怒江,尸骨全无。
上坡落后的我,下坡却往往是冲在最前,没装码表的那片海一直想往前飙下,被我压制了,怕他掌控不了速度;国飞走上川藏线才开始玩单车,下坡技术差,自然不敢太快;而风云左手腕的伤还没恢复,下坡基本上就慢悠悠落在最后。观景台下坡半小时后,同尼村上方的一个平坦缓冲带处开始简易中餐,今日中餐食料:袋装小面包。

72拐大转弯处的同尼村

同尼村美丽的梯田中,藏民在收割成熟的青稞

同尼村美丽的梯田中,藏民在收割成熟的青稞

中餐后继续下坡,过同尼村,藏农用毛驴运成熟的青稞
同尼村下坡,公路在业拉山的峡谷中穿行,“之”字型回旋着往前,一个弯道处,骑行在我们前面的一小伙速度过快,直接冲向了路边的护栏,还好,只是左手磨破,如果没有护栏,估计就直接连续前滚翻穿越到下一级公路了,谨慎哪。路过他身边时告诫他转弯尽量放慢速度,小伙很尴尬地点了点头。

怒江方向的下坡路
同尼村下坡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怒江边。怒江还是孩提时代在一部同名电影中认识的名称,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从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后进入云南。也许是季节不对,或者上游水位不高,怒江没有想象中的咆哮怒吼。 但见一条黄浊的水流开山劈石从远方蜿蜒而来,所经之地一片毫无生命的竭黄色,两岸光秃秃的山上几乎无任何植被,唯一的绿色还是低洼处的藏民所栽。

怒江

怒江边,那片海举起相机在拍摄

怒江边的一抹绿色
沿怒江继续下坡,两岸皆是竭黄色的山坡,突然。前方的满目荒芜中,左边的山崖上出现了一抹绿色,骑近一看,一户藏居掩映在绿树中,体会到生命的奇迹了吗?有人类就会有奇迹。
[/url]
怒江边防落石的明洞

明洞内,那片海依然涂鸦,这一趟没白走,川藏线到处留名

经常在川藏骑行游记中看到的废弃的68道班的破房子,原来在怒江边,一条流浪狗懒散地卧在房前,不知在等待着什么

远望怒江大桥
前方就是怒江大桥,怒江大桥坐落在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的高山峡谷间,因地势险要被称为川藏公路的咽喉。怒江大桥由武警官兵把守,怒江桥不允许拍照,只能远远地长焦拍了一张留个纪念。
过怒江桥,开始远离怒江,沿着一条褚红色水流的怒江支流白马沟上坡,川藏线变得险峻起来,公路好象是从山壁挖出来的,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离路面十几米的是湍急的白马沟水流,而且沿江路面没护栏,只能尽量靠左骑行,偶尔,后面有车超过,司机也都很自觉地靠左行驶,不给我们造成压力。

过怒江大桥后险峻的路况

对岸跟江水一色的褚红色的石壁

怒江支流 六点多,到达八宿,先行租旅馆的国飞已经在三江源宾馆租下一个四人间,八宿的三江源是这段时间住的低档客栈中最好的,二楼的房间干净整洁,楼下洗澡间居然有近二十个隔间,热水不断。终于,可以不用排队,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洗干净一整天被灰尘、汗水染脏的衣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