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登山运动协会

标题: 岩门,40多名“驴友”被困深山峡谷生死大营救 [打印本页]

作者: 花老大    时间: 2010-8-2 11:25
标题: 岩门,40多名“驴友”被困深山峡谷生死大营救
本帖最后由 花老大 于 2010-8-2 12:13 编辑

http://119.cctv.com/tv/24/Zhejiang/201007/23-94346.html
http://dskb.hangzhou.com.cn/kbtv/view/8614

浙江在线07月29日讯 7月17日,由27名上海“驴友团”、30名金华义乌“驴友团”自发组成的两组登山驴友团慕名来到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探险。从铜铃山下游岭后乡开始向上游探险,试图沿几百米深的峡谷逆流而上,深入无人之境。
当天下午17时左右,铜铃山突降暴雨,短短两个小时溪水暴涨,并导致山洪暴发,6时左右义乌旅游团在暴雨中试图穿越峡谷时,其中一名46岁左右的女性驴友被突发的洪水冲下近20米高的瀑布生死未卜。其余人员在看到这种情况后泣不成声,突发的洪水同时也将驴友团人员冲散,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暴雨所有人员都被淋湿加上深山中气温骤降可谓是饥寒交迫情况十分危急。
由于山区通讯不畅,他们的手机大部分已经被淋湿,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在百般尝试后终于和文成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取得联系,指挥中心迅速调派文成消防大队官兵前往救援。文成消防大队大队长陈伟东迅速带领大队14名救援官兵、3辆消防车飞奔现场,同时调运20余件救生衣、40盏强光照明灯等大量山地夜间所需救援器材装备,紧急赶赴事发现场进行救援。由于暴雨山间路滑稍有不慎车辆随时都有翻入路边几百米悬崖的危险,车辆行进相当困难。
晚上23点50分许,消防救援官兵到达现场,陈伟东大队长命令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迅速向其中逃出的人员了解情况和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同时找到当地向导指引带路,迅速携带救援器材向峡谷内进行搜寻,在峡谷内徒步穿越大概3公里后受湍急溪流的阻碍无法前进,陈伟东大队长命令就地设立指挥部营地。
由于峡谷深达百米周边都是悬崖峭壁,峡谷内水流湍急。为避免造成救援人员的伤亡,陈伟东大队长在再三斟酌后,命令两名在打造消防铁军中山地水上救援项目成绩突出经验丰富的中队排长胡俊龙、班长秦波为第一小组在做好绳索保护等自身防护的情况下,顺着湍急的溪流向下搜索侦查道路情况,以便指挥部制定科学营救方案。同时,现场指挥部针对驴友被困人员多,面广,救援难度大、山体陡峭的因素,立即成立了第二救援小组,由长期担任山地水上救援项目负责人,实战经验丰富的中队指导员季旭林为组长,并指派专人负责观察瀑布上游水流情况,一旦发生危险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第一搜救小组利用绳索,在公安、群众的保护和协助下横渡溪流后开始沿峡谷边缘向前推进,由于溪流湍急在沿峡谷边缘行进了几十米后,救援队员发现一旦失足极有可能被激流冲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向现场指挥部汇报情况后,陈伟东大队长迅速命令两名搜寻人员向峡谷峭壁上攀登,试图打通一条小道。第一救援小组按照指挥部的部署,迅速向上攀登,在荆棘丛中艰难的向前推进。因为刚刚下过雨,谷地阴冷潮湿,道路陡峭湿滑,搜救队员不得不四肢着地,抓着草根,匍匐前进,一侧就是几十米深的河谷,他们沿着2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前进,在这种情况任何一次失足都有可能造成救援人员牺牲。在接到第一救援小组稳步向前推进的情况汇报后陈伟东大队长迅速命令季旭林指导员带领第二救援小组人员横渡峡谷沿第一小组行进路线实施搜救工作。短短的2公里路程第一救援小组足足行进了近1个多小时。此时,两个搜救小组的灯光慢慢的消失在陈伟东大队长的视野,此时陈伟东大队只能站在峡谷之中通过无线电讯号听到他们微弱的汇报。后面究竟会发生什么他自己也不清楚,但是他相信自己这支在山地救援中屡建奇功的队伍。在河谷密林中行走,可以说是只听水响不见水流。
为了找到被困者,搜救人员不得不大声呼喊,希望得到回应,而在阴暗的密林里,很多战士还摇晃着手电筒,发出搜救信号。第一搜救组人员在呼喊中突然听到一句微弱的回声。经过喊话并确定有5名被困人员,但是据被困人员还有50多米的距离要到达被困人员的位置必须下水游过去。救援人员迅速向陈大队长汇报情况,大队长命令第一救援小组迅速实施救援,同时命令第二救援小组加速前进前往支援。第一搜救小组一人下水另外一名同志在岸边实施保护。在湍流的溪流中终于抵达5名被困人员所在地。此时经历了6个多小时的雨淋后的5名被困人员精神几乎接近了崩溃的边缘,当他们看到救援人员时所有人员都泣不成声。
在黑暗中挣扎了6个多小时后,他们多么渴望亮光,此时第一救援小组人员打开携带的所有强光灯,并告知被困人员不要惊慌后续的救援人员将陆续赶到,以此来稳定被困人员情绪。被困人员告诉第一救援小组他们不时的用手来打自己的脸以此来告诫自己不能睡觉,假如睡觉也许永远都醒不过来了。第一救援小组迅速向指挥部汇报情况,指挥部要求救援人员迅速向第二救援小组靠近,以此支援第二救援小组开展救人行动。由于山路陡峭,救援人员不得不让被困人员踩着自己的肩膀艰难行进。
在艰难的返回途中,当两组救援人员发现彼此的灯光后都兴奋不已,这也让所有的被困人员的情绪彻底的放松了。在两组救援人员相会后迅速向陈伟东大队长汇报还有十名被困人员在下游。考虑到对道路等情况的熟悉程度和十名被困人员中有三名儿童的特殊情况,现在再增加救援人员将推迟救援时间的实际情况。指挥部决定由第一救援小组组长将第一批被救5人带回。第一救援小组救援骨干继续协助第二救援小组开展搜救行动。
当第一批被营救的5名被困人员到达指挥部对岸时。指挥部命令第一救援小组先保护一名女性驴友穿越湍急的溪流。突然暴涨的溪流将两人冲到,此时留守的救援人员在指挥部的指挥下迅速拉绳将2人拉过湍急的溪流。考虑到长时间作战体力透支的实际,指挥部要求固定绳索,由救援骨干携带被困人员横渡。在指挥部的正确指挥下,凌晨3点50分,第一批5名被困人员成功营救。
另一方面,在接应到第一组救援人员后,第二组5名救援人员继续向前艰难推进,此时由于山体饱受雨水浸泡,不时有落石滑落,且脚下岩石因常年泡于水中,已经长满了青苔,极易滑倒,前行的困难越来越大,五名救援人员不畏艰难,相互协助配合,克服了一个个关口,一步步朝10名被困人员处推进,但是,没过多久,救援人员又碰到了难题,因洪水暴涨,救援人员的前方已经没有绝壁可以依靠,要想继续前行,必须要淌过一道长约20米,水深齐肩的水路,而此地已处于峡谷中下游,水流较急,渡水危险很大。但救援人员没有多想,五名人员相互帮助,努力地保持自身平衡,艰难地在水中挪动,在历经了漫长的十五分钟后,5名人员终于到达了彼岸。在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行人前行到了峡谷中游的瀑布处,但瀑布落差足有二十余米,而被困人员处在瀑布下游,救援人员又遇到了难题。在细致地查看了周边地形后,救援人员在绝壁上方发现了一条独木桥,然而此处独木桥常年无人行走,木质也较为松垮,救援人员充分利用桥边岩石以及树枝,终于也渡过了这一关,到达了瀑布下游。
此时,水流已经十分湍急,救援人员考虑下水的危险性,决定尽量避免水路,努力在绝壁的岩石上前行。救援人员一边前行,一边呼叫,在远离瀑布两百余米的位置,终于听到了一丝微弱的回应声,救援人员随即不停呼应,迅速朝声音方向推进。最终在绝壁岩石上发现了下方一平台上的10名被困人员以及一名死者遗体,但救援人员所处的岩石和被困人员的垂直落差有八米左右,而此时,10名被困人员已经非常虚弱,另外,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想转运出遇难者遗体已无可能,救援人员经商议,决定将遗体留于此处,等待后续处理,先将10名幸存者救出。救援人员在商议后,立即进行分工,由班长秦波利用绳索垂直向下,到达被困人员处,将安全绳连接腰带绑于被困人员身上,再由上方四名人员将被困人员一一营救上来,此时已是凌晨3时50分,10名被困人员在与消防人员成功会合后,眼神中终于流露出了希望的曙光。


在按原路返回途中,救援人员按照实际情况,将队伍分成了前中后三段,前方由秦波同志开路,中段由张富强、张国兵两名同志,后段由季旭林、张连戳两名同志垫后,护送10名被困人员艰难缓慢地前行,在克服了同样的一道道难关后,终于也到达了指挥部对岸,最后,在对岸官兵的协助下,5时30分,终于将第二批被困人员成功营救。
截至18日8时,救援行动基本结束,成功解救56名被困者,1名女性遇难。遇难者遗体经协商已移交当地派出所,被困者已安排到铜岭山宾馆,目前被困者情绪稳定。
作者: 花老大    时间: 2010-8-2 11:26
沙发,沙发,沙发
作者: 虎头虎脑    时间: 2010-8-2 11:41

作者: 澳泰    时间: 2010-8-2 11:51
先顶 在慢慢看~~~
作者: 老大哥    时间: 2010-8-2 13:15
看了......顶!
作者: 马悍H3    时间: 2010-8-2 13:53
我也顶了看
作者: 123123云    时间: 2010-8-2 13:56
顶顶顶,峡峡谷难走西啊
作者: 西藏特警    时间: 2010-8-2 14:03
在报纸上看过,继续看一次!也是一次安全教育
作者: 乌焦    时间: 2010-8-2 14:25
早知道这样当初淡水就应该掉头,比较那里那么多美女啊!
作者: 球老    时间: 2010-8-2 14:42
哪天组织起来从上往下走,玩水玩到头。
作者: 西藏特警    时间: 2010-8-2 14:43
此峡谷反穿越肯定味道好西
作者: 时龙    时间: 2010-8-2 21:17
当时他们还不好意思理我们    我们怎么反回拉他们呢
作者: 大可    时间: 2010-8-3 10:37
血写的经验教训




欢迎光临 瑞安市登山运动协会 (http://radx.cn/bbs170909/) Powered by Discuz! X3.2